AI社交将走向何方?

ChatGPT问世以来,新一轮智能革命滚滚而来。它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还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推动着各个领域的革新,所有的应用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被重新构思和创造。

ChatGPT问世以来,新一轮智能革命滚滚而来。它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还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推动着各个领域的革新,所有的应用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被重新构思和创造。

社交网络的本质是什么?

探究社交网络的本质,首先要探究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人是社会性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第二,人的发展需要社会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要求人的发展有赖于交往的普遍发展。只有普遍交往,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从而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见,社交是人的本质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明,社交网络应运而生。胡启恒院士曾明确指出,互联网不只是伟大的科技创新,还把人类引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核心要素是人际关系的改变,开放、共享、合作、协同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特征。

那么,站在互联网时代,社交是什么呢?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说:“我一直认为,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状态,是用来给人看到的,最好还是给同类的人看到。”张一鸣认为:“社交就是一场信息交互运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与社交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主题。”Meltwater和We Are Social合作发布报告,如下图所示,世界上主要的社交平台解决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的社会合作和连接的需求。

AI社交将走向何方?

未来AI社交将为如何发展,这里分别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进行畅想。

第一,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AI辅助社交已经到来,即一种由AI支持并与AI共同演化的社会交往方式,将成为跨生命交往的缘起[5]:

a、人--AI模式

b、(人+AI)--人模式:混合生命与人的交往

c、(人+AI)--(人+AI)模式

AI辅助社交使人自身产生两种变革,AI辅助人、AI增强人,成为一种混合生命与混合生命的交往方式。人们可以利用AI辅助社交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社交过载、社交负担。

比如,社交理论中著名的邓巴数(Dunbar’s Number),即人类能够拥有的社交关系数量的上限是150,人们能够处理的社交关系最多也是150。

俄罗斯一名AI开发者通过ChatGPT,在社交媒体上与5239名女性进行了各种聊天之后,最终找到现在这位“被AI认可的”灵魂伴侣。

他将ChatGPT与照片识别软件配合使用设计了一个AI系统,可以过滤掉个人资料中含有露骨照片、星座或生肖信息等内容的用户。同时,该系统在与社交平台上的匹配对象交谈时,可以模仿开发者的口吻说话,最终成功找到了未婚妻。

第二,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畅想,未来可能进入到一种人与非人的杂处共居的状态,这也被哲学家定义为“后人类状况”。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唐娜·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指出,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身体,也改变了人类造访、理解和使用世界的方式。哈拉维发自内心地拥抱人工智能产物,以及人机结合的未来。她认为赛博格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新型的生命样态,不仅仅是有机体与机器的融合,更是一种新型的视野,这个视野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旷日持久的深刻对立,走下了神坛的人类将与超人类、外人类和非人类全面结合,在共同生存的意义上制造亲缘。

而实际上,人与机器的融合交互的障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计算机/机器人”理论(computers-as-social-actors,CASA)认为,如果计算机或社交机器人具有足够的社会线索能让人类用户将其归为人类,那么人类用户就会忽视它不是人的事实而将人际沟通规则套用在计算机或社交机器人上。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不应该轻易地仅仅把AI大模型视作“工具”,应重新看待非人类的存在,其存在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构塑性能力。因为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与它发生互动,我们才能成为全新的存在者。在与人工智能重新结合的意义上,我们会成为新的创造者、新的能动者、新的存在者。

人工智能正同时朝着“更加虚拟”和“更加具身”两个方向深化发展[8]。那么,人类沟通也因此面临着两个新的沟通主体,沟通型虚拟智能体(communicative AI)和沟通型实体机器人(communicative robots)。未来的社交网络可能是“黑客帝国+西部世界”,“虚拟+现实”与“人与AI”的叠加态。

AI社交网络是人类的远大前程,将带来人类交往的革命。[9]但是,任何技术和应用在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客观存在很多的风险和挑战。比如,10月23日媒体报道美国一青少年因迷恋AI聊天机器人而自杀,引发社会对AI社交的反思。面对可能的挑战,不能简单地接受或拒绝AI社交的发展,这有待于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和学者们共同积极地探索研究。


腾讯研究院

2025-03-26T13:49:18.713

价格:0.00

优惠价格:0.00

前一篇:与AI“谈情说爱”,能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情感“解药”吗
后一篇:双重标识+动态监管 让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法可依文章配图-与AI“谈情说爱”-图六